阿里巴巴UCAN2016 “设计赋能商业,共创极致体验”大会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院长,于3月28日上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,娄院长的思考可谓跨界,他从更宏观的视野去定义设计,在更发散的面向人类未来的场景中探索设计的本质,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建构设计的使命—除了服务于消费主义之外,设计的未来要去创造更多非物质的价值,比如幸福感和美,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输入。
我们尽可能地通过以下的文字来还原这次精彩的演讲。希望能分享给更多会场之外,却同样关注设计及用户体验的你。
挑战1 :人-人工世界,人还是机器?
具有转折意义时代的开启,往往都和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。1945年,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,是人类的灾难,但在哲学家看来: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从此开始具有了毁灭自己的能力。今年3月15号,“阿尔法狗”战胜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,是不是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还要打一个问号。事实上,人和机器下棋的故事开始很久了,从1956年所谓的人工智能元年就开始了,不过那时候下的是跳棋,之后的里程碑是1997年IBM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诺夫。不过,我认为靠算法运行的棋类运动,人一定下不过机器。刚过去的那次被过度渲染的人机大战,它的确开启了一个时代。不过不是谁的时代,而是大众开始普遍讨论未来人机关系的时代。
回顾人类发展历史,人类原来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种群,如果把整个宇宙的年龄作为一天的话,差不多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诞生人类,在最后一秒钟的时候有了人类的文明。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短短3百年时间,人类这个种群,已经俨然成为世界的主宰。人类在与自然进行广义的交互过程中,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,日积月累,形成一个庞大的人造物世界,承载了灿烂文明。其中有一类新事物:计算机和网络,尤为年轻,但其影响却前所未有。计算机产生不过70年,网络产生30多年,但在今天,这个世界已经深深烙上了它们的印记。它们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,其扩张之迅猛,和人类的发展如出一辙。人工智能的出现,更是让人不能不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些许担忧。
2013年,有一部很震撼的电影,叫《HER》,影片里描述了人和机器之间恋情。我们现在讲的人工智能,导航也好、语音也好、自动驾驶、大数据预测等等,都不可怕。为什么呢?人创造机器就是用来取代自己的能力,要是造个计算机,连人都算不过,要来做什么?但当机器有了感情之后,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,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寒而栗。有时候我常在想,好莱坞也许是同政府和科学家建立了某种联盟,通过各种“科幻片”,引导普通民众思考未来的世界,也许背后是在为一种可能的危机做心理和舆论准备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