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会一直陪着你,不是我想,是我会。
你有没有发现,长大的过程中,我们和父母的角色已经开始对调了。
我意识到这件事情,是和我爸视频,他把手机镜头点成了后置,又把视频页面缩小了,我只能听到他的声音。于是我反复给他解释要怎么调整过来,但是他依旧没有搞清楚。
那是我第一次发现,曾经在我们眼中无所不能的父母,竟然有一天会成为手足无措的 " 小孩 " ,而我们慌张忙乱又笨拙地成为他们生活里的 " 大人 " 。
小时候,我们心中最厉害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。我们羡慕妈妈的高跟鞋很漂亮,羡慕爸爸的自行车会载人,于是跟在他们身后,从学用筷子、学习走路,到学着与人相处。
直到有一天,我们慢慢发现,父母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教我们的了,反而是我们要去教他们一些东西。
朋友说,发现父母需要自己的帮助,也是从教他们用智能手机开始的。爸爸换了新手机没多久,手机就开始卡顿,结果发现是微信垃圾太多,需要清理信息,爸爸却担心删掉了信息老朋友就联系不上自己。
一开始觉得爸爸很好玩,后来更多的感觉是心酸,曾经在我们心里无所不能的父母,有一天在新事物面前笨拙地像个小孩。
作家刘墉写过这样一句话:" 直到有一天,孩子走到我们的前面。我们这些老年人拼命追赶,也只能看见他们的后脑勺。"
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跑得太快了,以至于忘了身后的父母,需要我们拉一把,等一等。
而他们为了和我们有共同的话题,为了能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,一直都在跌跌撞撞地追赶。
微博上有一个话题,你从小到大有什么事情是一直瞒着父母的?
有人说是早恋;有人说是花光了压岁钱,但是告诉父母钱丢了;也有人说是小学考试不及格,模仿爸爸的签名签了字。
长大之后,我们瞒着父母的事情变得沉重起来。比如银行卡里只剩三位数的余额,却告诉他们钱够花;租着小小的隔间,和他们视频的时候,从来不敢让他们看房间的全貌。
我们想,与其让他们相隔千里还担心我们的生活,不如就做个 " 都挺好 " 的大人。
当我们为自己 " 报喜不报忧 " 的懂事感到骄傲时,父母也在瞒着我们,开始变得 " 懂事 " 。
上次我和妈妈去逛街,看到她钱包里夹了好几张医院的缴费单,但是我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去了医院。
好朋友说,发现爸爸用来放茶叶的抽屉里多了很多药,在他回家那几天,爸爸每天在饭点之前,都刻意避开他去阳台把药匆匆吞下。
在我们长大之后,父母开始对我们存着各种秘密。他们身体不舒服瞒着我们,遇到烦心事也瞒着我们,他们怕耽误我们的工作,影响我们的心情,在我们面前,他们也选择做那个 " 都挺好 " 的大人。
我以前一直觉得爱是要说出口的表达,但长大后慢慢知道在家人面前,有时候,爱是藏于心的隐瞒。
去幼儿园,是很多人的童年噩梦吧。同事说小时候自己很黏妈妈,于是去幼儿园就变成了一场战争,每次在幼儿园门口,妈妈要走的时候都会拽着妈妈的衣服不让走,哭得撕心裂肺。长大之后,却变成了妈妈离不开自己。
年前,她骗妈妈过年不能回家,于是妈妈每天都去查防疫政策,去看车票,生怕自己真的不能回家过年。
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精神依靠,我们总是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,眼巴巴地盼着他们下班。不论遇到什么事情,开心的、不开心的,第一时间就要告诉他们,所有解决不了的事情,他们也会帮我们处理。
长大之后,我们成为他们精神上的依靠。为了和我们视频聊天,他们戴着老花镜学习上网,每天盯着我们居住城市的天气预报,早早地提醒我们带伞、加衣服。
他们总是秒赞我们的朋友圈,秒回我们的微信,不是他们离不开手机,是他们离不开我们。
成长大概就是一个我们和父母交换身份的过程,从小时候我们拉着他们的手,好奇地观望这个世界,到如今他们通过我们去了解这个更新迭代的社会。
可是你发现了吗,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大,父母的世界却越来越小,小到最后只有我们,就这样他们从我们生命里的主角,退身成为配角。
《岁月神偷》里面说:" 在变幻的生命里,岁月,原来是最大的小偷。"
岁月偷走了父母的超能力,偷走了他们曾经无所不能的本领,岁月不留情面地让爸爸弯了腰,让妈妈的手越来越粗糙。
可有时候我又觉得岁月好神奇,它让我肩膀变宽厚,眼界变长远,它让我背起自己的行囊,牵起爸妈的手。
爸妈,往后的路,放心和我一起走吧,就像小时候你们拉着我一样。